God has a dream~神的夢與我的夢~

我的相片
台北市, Taiwan
God has a dream 雅各的夢,揭示神啟示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神渴望在地上得著一個家......。 當我們行走在人生路程的時候,我們突然作了一個夢;在夢中基督自己作到我們裏面...... 這是神的夢,也成為我人生的夢!
顯示具有 日光之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光之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林書豪【奇蹟之夜】見證全文


成就「林來瘋」的13件神蹟

-2012/9/2林書豪奇蹟之夜全文見證


2012/9/2,林書豪於新莊體育場「奇蹟之夜」

所分享的全文見證:



我要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感謝大家來到這裡。

首先跟大家分享我的背景。

我的家庭除了父母之外,還有一位哥哥與一位弟弟,我成長過程中,其實是父母一個很大的惡夢。我要的東西如果他們沒有給我的話,我會找到距離最近的一面牆,用頭一直去撞牆,當我這樣做的時侯,他們就會真的給我很多東西,但是一年半之後,他們終於受夠我了,有一天我又生氣了,媽媽就過來抓住我的頭幫我撞牆。

我家裡曾僱用一個褓姆,她總是坐在沙發同一個位子看電視,有一天我拿牙籤放在她平常看電視時坐的那個位子上,我希望她可以剛好坐在那牙籤上面,因為她電視看太多了,結果一小時後我忘了我放牙籤這件事而坐到牙籤上了。

我想講的是,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是一個很順服的孩子,我常常會搞砸一些事情,而我的父母總是會關心我、照顧我。從小開始他們就帶著我在教會長大,我在加州讀高中,後來到哈佛大學唸書,當我大學畢業時,跟金州勇士隊簽約,簽約後我記得有很多媒體關心,他們打電話或傳簡訊給我,更重要的是,在臉書上有一千個人要加我成為好友,我覺得自己好酷,NBA這個東西太美好了。

在「林來瘋」來到之前...

但大家都知道,我的第一年並不是很好的,我沒機會上場,除非球隊贏很多或輸很多時我才能上場,即使我上場了,也打得不是很好,有3次被下放到發展聯盟去打球,大概是我籃球生涯中的低點吧!我感覺只要打壞了一場球,就會失去工作,我壓力大到一個地步,當球賽前一天或當天,都沒辦法好好吃飯或睡覺。

真正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食量有多大,2個星期前的生日讓我胖了7、8磅,所以不能吃東西,就可知道當下的壓力有多大了。

我記得2010年12月29日那一天,我在日記上這樣寫,雖然寫日記感覺好像比較「娘」一點,「這是我最靠近憂鬱症,我在球場上沒有自信,我不喜歡打籃球,我覺得好羞愧,我是個失敗者」。

我依然記得,許多夜晚我在床上哭泣流淚睡不著,因為我覺得我讓所有人都失望了;我覺得如果我再打不好的話,可能沒有機會在NBA打球,我甚至希望當初沒有跟金州勇士隊簽約。

第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我告訴自己,進入第二個球季,如果這是我最後一年打NBA的話,我要盡最大的努力為神而打球,我不要再因為任何其他人的壓力打球。

12月開始很快我就被金州勇士隊釋出了,如大家所知休士頓火箭隊簽下我,當我到了休士頓,練球時發現他們有6個後衛,我不知我為何到了這裡,這裡完全沒有空間讓我來打球。在聖誕節那一天,休士頓火箭隊也把我釋出了。

紐約尼克隊把我簽下來,但我沒有機會在比賽中打球,甚至連練習機會都沒有,我記得連球場都沒有進去。有一天我試著想進去球場,員工說只有球員才能進去,我要說服他們我是尼克隊球員啊!

2月時,尼克隊下放我到發展聯盟,2月初時又聽到傳聞可能會把我釋出,我告訴自己,如果是這樣,這一年我就不打球或是永遠退出打球。

「林來瘋」開始了...
2月4日尼克隊與紐澤西籃網隊有一場比賽,那是我突破的一場球賽,我記得當下我認為那會是我最後一場比賽,那場賽結束時,我在球場上尖叫。比賽結束我去沖澡時,在浴室內我因喜樂而流淚,聽起來好像我常常在哭,其實….我只有這幾次有哭過。

在這時間點我回頭看,突然很多事就明白了,我知道我為什麼在紐約尼克隊了,一場又一場瘋狂的比賽,我知道我們已經連贏7場比賽了,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林來瘋 (Linsanity),每一場球我都盡全力為神而打,不論輸贏、不管戰績我都感謝神。

在這7連勝的過程,我看到神對我的幫助,在球場上超自然的運用我,有時侯甚至覺得他在控制我的身體。

我記得與湖人隊比賽時,有一個360度轉身動作,得分後我回到後半場時一直在笑,因為我從來沒有做過那個動作。

下一節休息時,助理教練問我這個動作是跟誰學的?

在多倫多那一場比賽最後致勝的那一球,整個球季我在同一個地方投了13球,只中了一球,就是致勝那一球。

投進後,我高興得一直點頭,但我頭腦裡完全無法相信,我是怎麼進的。因為暑假時我們都會練習在不同地方投球,那個地方是我最弱的地方。

我想告訴大家,那個時侯神真的在使用我,我無法想像在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經歷這麼大的成功,在過程中每一步我都很驚訝。

我記得在每一個訪談當中,都覺得非常酷,每場比賽結束後,我回到我的沙發上,就像小女孩般在沙發上尖叫。

在林來瘋的過程中,我回想NBA歷程中的起起伏伏,就再次被提醒一段我很喜歡的聖經經文,羅馬書第8章第28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13件神蹟成就「林來瘋」

事實上,在我的生命中,我可以看到神的手掌權在我生命裡面,不論我處於好的狀況或是壞的,都能使我變得更好。

我將會告訴大家我的意思是什麼,我要告訴大家13件可以讓林來瘋發生的事。 

1. 首先是,我的父親移民到美國,有一天他打開電視看到NBA,就愛上了NBA,我是出生於一個美國亞裔的家庭,這個家庭是愛籃球的,對亞裔家庭而言是很罕見的。

2. 我有一個很好基因,讓我穿著鞋子有194公分,如果穿高跟鞋會更高,我有95公斤,我們家第二高的人比我矮13公分,比我瘦30分斤,我的父母只有168公分。我必須要有這個身高,否則林來瘋是不會發生的。 

3. 第3個是,高2時我的腳踝裂傷,無法打最後一場比賽,可是這卻是我人生的轉捩點,因為這件事教導我不要這麼傲慢。我在練習時都不聽教練講的,常被趕出去,是神讓我從不好的狀況下轉變成好的。 

4. 第4,我嘗試到史丹佛大學,就是在我高中學校對面的大學,但是任何一個可以給我獎學金的學校,全都把門關上,除了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則是Landry Fields取代了我的位子。 

5. 第5就是我進入了NBA的選秀時,我最好的一次選秀練習是跟紐約尼克隊,我覺得他們應該會選我,他們又選了Landry。 

6. 小牛隊邀請我參加他們夏季聯盟,我們打電話給 NBA全部的30支球隊,他們是唯一邀請我去的。 

7. 之後我的腳跟腱那邊有點受傷,就在夏季聯盟要開始練習的那一天,我的腳跟腱就好了。 

8. 整個夏季聯盟我只打了5場比賽,NBA還有其他29個球隊,其中一場是對華盛頓巫師隊,巫師隊當年有第一個選秀的權利,他們選了John Wall。那場球賽我的隊友受傷了,那是整個夏季聯盟5場球賽這是他唯一沒有打的一場,因此我有很多時間上場,在我夏季聯盟場的20節當中,就屬對巫師的第4節打得最好,如果這件事沒有發生的話,我連進NBA的機會都沒有。之後,休士頓簽了我。 

9. 他們的球隊中已經有15個球員了,他們很想留我,但是必須先踢除一位才行,他們花了2天嘗試要把球員交易出去,就是為了要留下我,但是他們沒辦法做到,因此在聖誕節時把我釋出了。本來在12月23日要把我釋出的,但在聖誕節那一天尼克隊的Iman Shumpert膝蓋受傷,所以紐約簽了我。 

10. 如果休士頓在23日就把我釋出,尼克就不會在那個時刻把我簽下來,因為只有48小時時間可以簽。 

11. 如果這件事沒有發生,我也不會到尼克隊。上一次NBA有封館球季是12年前,只有在封館球季之前才會連打3場,而尼克只有一次連打3場,這3場中的最後一場,就是我突破的那一場。 

12. 如果沒有封館季就不會連打3場,我也不會有機會跟紐澤西籃網隊打,他們讓我打是因為其他人都累跨了。 

13. 那一場打完之後Amar'e Stoudemire要回佛羅里達州,那一場球Carmelo Anthony也受傷了,所以在接下來的7場比賽當中,當講到攻擊時,我是球隊裡主要的選項,我們連勝了7場,那是一個非常瘋狂的過程,Landry Fields就是在搶走我史丹佛、尼克位子的那一位,他成為我在球隊裡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是球隊裡最好的後衛。

如果這13件事情有任何一件沒有發生,就永遠不會有林來瘋,我可以明白如果有3件或5件發生是可能的,但要13件都發生,就是神在我生命上所做的神蹟,就像我們剛才在聖經上所讀羅馬書經文。

在「林來瘋」之後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你們會覺得看到神在我身上所做的工作,經歷林來瘋之後,我會非常滿足,非常喜樂。

我在ESPN,在時代雜誌,在所有運動雜誌中都成為封面人物,我們贏得很多球賽,有很多代言機會,我從板凳球員變成先發球員,我記得第一周我在走路時都感覺有風,充滿笑容,但接著一場又一場的球賽,那種感受就不在了。

在2012年3月11號的時侯,我在日記裡再次寫著,我慢慢又失去我的快樂,我太專注在每一場的數據,要贏得每一場球賽,在整個林來瘋當中,好像失去我自己,我需要只是為了神打球,而不是為周圍任何人打球。

我發現心裡有個轉變,從以前單單只是為神打球,變成是為所有人打球,那個結果就是一個很深的空虛感,不管我經歷多少成功,花一點時間來思考一下,我正在經歷的,可以說是在NBA球季中,在NBA歷史裡,最神奇的一個球季,可是我當下的感覺卻是失去了喜樂。

那時侯我才明白,世界上的東西是何等的空虛。

如果我問你們,有多少人願意跟我交換人生?或是渴望發生在我生命中的事也發生在你們生命當中?我猜可能很多人會說我要,但我要你想想,你真正要的是什麼?是上最好的大學嗎?成為最受歡迎的人嗎?找到最好的工作嗎?或者是最成功、賺最多錢的人?

我意思是讓我們來思考,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社會告訴我們,在高中時要有最好成績,才能就讀最好的大學有最好文憑,找到最好的工作,之後在工作上有最好的表現,有最好的升遷機會,成為工作領域中的佼佼者,不論是工程師、業務員或是CEO,有最好的汽車、最好的房子、3C用品,然後就可以找到最好的先生或太太,組成最好的家庭,有最好的小孩,那之後呢?

你還需要更多,你的孩子還需要到好的高中,好的成績到好的大學,我們覺得蠻好笑的,但這是真的,假設你擁有這一切,你的人生是完美的嗎?你時常感覺滿足,感覺喜樂嗎?
我沒有。

我要跟大家分享,我經歷高峰,我經歷在世界頂端的感受,我經歷美夢成真的感覺,我甚至超越我能想像的,可是卻是不夠的。

我有最好的教育,有最好的工作,擁有的金錢超過我能想像的多,可是我卻不滿足,現在我要更多!我要一個總冠軍,如果我贏了一個總冠軍,明年還要再贏一個;無論我這一場球打得多好,下一場都會要求要打得更好。

如果這樣生活的話,如果讓我自我形象、自我價值建立在得多少分?賺多少錢?贏多少比賽?我永遠都不會滿足的。如果你在世上追求的是這些東西,你永遠也不會找到真正的滿足。

我感覺好像是在約翰福音裡講的那個撒瑪利亞婦人,當她去到井邊打水的時侯,她遇到耶穌,耶穌告訴她,每一個人喝這井裡的水,還是會渴的,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地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耶穌講的不只是井裡的水而已,是講這世界裡的東西,他講的是這個世界上,我們認為會滿足我們渴望的那種東西,在我們心裡最深的那個渴望,感受到被愛、喜樂與成就感。

這可能是打電動,喝酒,或是去Party,或是有了性關係,得到好工作、有升遷機會,可是隔一天,隔一星期之後呢?你會再次要重複的東西,因為那個不會使你永遠滿足的,就好像那個井裡的水一樣。

我得到我認為可以使我滿足的東西,我得到我的夢想,2年前當我還在發展聯盟低潮中的時侯,我唯一渴望的就是成為一個真正的NBA球員,當我達到的時侯卻覺得不夠,也沒有帶給我我認為會給我的喜樂。

我要跟你分享這個經文,馬太福音16章26節,「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或靈魂呢?」你有想過你的靈魂嗎?想像你真的賺得全世界,所有你想要的東西你都得到了,想像你在醫院得到絕症,沒有時間可以活了,你真的覺得你內心渴望已久的那個東西還重要嗎?你這麼努力工作是為什麼?你費心專注的工作、金錢、房子,那些成績,那些東西不再重要了。

「這個世界沒有東西能真正給我喜樂」

林來瘋事件讓我學習到最寶貴的事,就是這個世界沒辦法給我任何東西;這個世界沒有東西能真正給我喜樂,給我成就感,只有一種東西可以真正的,而且永恆的滿足你,那就是主耶穌基督。

主耶穌基督就是那位撒瑪利亞婦人渴望要喝的水,真實永恆能滿足我們的飢渴,他也是那一位來到這地上的,他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他赦免我們的罪,3天之後從死裡復活,當他這樣做的時侯,他勝過了罪,他勝過了死亡,所以給我們真正的救恩,如果我們願意相信他的話。

邀請耶穌成為你生命的救主,代表你跟天父有這個關係,這位天父愛你超越你想像的,代表的是永生是救恩,跟永恆比較,我們在地上的時間只是短暫的,我們必須從永恆的眼光來看我們的人生。

今天晚上是你的人生要面對生死的關鍵時刻,我們要講的是關於天堂跟地獄,當有一天死去,我們要跟神面對面,要決定我是否可以進到永世,你覺得祂會在意我得到幾分嗎?你覺得祂會在意我有多受歡迎?賺多少錢嗎?祂不會在乎這些的。祂唯一在乎的是我的心在那裡?我有沒有愛他,服事他,而不是為這世界的東西而活。

神渴望給你永恆的生命,給你正在尋找的人生目標與一生的喜樂,他渴望給你的是這個世界沒辦法給你的,當你真的擁有神的時侯,你不會再花時間追求錯誤的東西,你不會害怕死亡。

神會告訴我們完美的人生,是無法比較的,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你一定也會喜歡的文章: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童年*

這是 我們曾有的童年 ?
四十年後 孩子們的童年也是 .....


哈 果真 日光之下 沒有新事.....


沒有基督 必憂鬱 
有祂同在 就能歡唱 
..............................................................................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拚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福利社裏面什麼都有 就是口袋裏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男孩 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裏的零食 手裏的漫畫 心裏初戀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作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以後 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唸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裏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的日子裏 總是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麼好奇 就這麼幻想 這麼孤單的童年

陽光下蜻蜓飛過來 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 畫不出天邊那一條彩虹
什麼時候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 盼望著明天 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編曲:羅大佑



*童年*張艾嘉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哲學家皇帝*(陳之藩)


陳之藩教授在前天下午病逝於香港,享壽87歲。我相信這則消息一定讓許多包括我在內的忠實讀者,感到十分震驚與不捨。昨天上午我特別在到達馬祖後在機場致電陳教授的遺孀童元方教授,表達我內心的難過與慰問。

在我念中學的年代,陳教授的作品尚未進入中學教材,但已廣受喜愛。不論是「旅美小簡」、「在春風裡」還是「劍河倒影」,都是膾炙人口的暢銷書,也因此都是你我世代的共同記憶。事實上,陳教授的著作不只激盪了我們的文學想像與美學感受,更讓我們一窺科學與人文互動的火花。這是一般文學作家不易展現的特色。他的作品,不受時空限制,將持續感動我們,啟發我們。

昨天早上我打完電話,跟同車的連江縣楊綏生縣長談到陳教授,楊縣長當場背出引自「哲學家皇帝」的精彩片段:「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綏生兄比我小三歲,他念中學時國文課本已經收錄了陳教授的作品。事隔40多年,這位醫生出身的縣長居然還能背誦陳教授的名作!令人驚訝與敬佩。

這說明了陳教授對我們這一代影響之深遠。而我們也將一直記得陳教授教我們的道理:一個民主社會可貴之處,在於提供一個可以讓勤苦自立、努力向上的人民實現夢想的公平環境。

馬英九總統

https://www.facebook.com/MaYingjeou




哲學家皇帝
作者:陳之藩

        到此作工已半月,不像是作工,像是恢復了以前當兵的生活。如果我們中國還可以找出這樣緊張的工作,那只有在軍隊裡了。同事的有從韓國剛當過兵回來的,有遠從加州大學來的學生。我問他們,美國作工全這樣緊張嗎?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這裏可能是最輕閒的。」

        如不置身其中,可能怎樣說也不容易說明白。在日光下整整推上八小時的草;或在小雨中漆上八小時的牆,下工以後,只覺得這個人已癱下來,比行軍八小時還要累得多。

        今天下工後,已近黃昏。我坐在湖邊對著遠天遐想。這個環境美得像幅畫。當初造物的大匠畫這個「靜湖」時,用的全是藍色。第一筆用淡藍畫出湖水;第二筆加了一些顏色用深藍畫出山峰;第三筆又減去一些顏色,用淺藍畫出天空來。三筆的靜靜畫幅中,斜躺著一個下工後疲倦不堪的動物。我想整個美國的山水人物畫,可以此為代表。

        雖然眼前景色這樣靜、這樣美,我腦海中依然是日間同事們的緊張面孔與急促步伐的影子。我的脈搏好像還在加速的跳動。我昏沈沈的頭腦中得到一個結論:「這樣拚命的工作,這個國家當然要強。」

        中學生送牛奶、送報;大學生作苦力、作僕役,已經是太習慣了的事。這些工作已經變成了教育的一部分。這種教育,讓每一個學生自然的知道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人生。所以一個個美國孩子們,永遠獨立、勇敢、自尊,像個哲學家帝王。

        希臘哲人,想出一套訓練帝王的辦法,這種辦法是讓他「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這是作一個帝王必經的訓練,可惜歐洲從未實行過這種理想。沒有想到,新大陸上卻無形中在實踐這句話,每一個青年,全在無形中接受這種帝王的訓練。

        作卑微的工作,樹高伊之自尊,變成了風氣以後,崢嶸的現象,有時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耶魯大學有個學生,父親遺產三十萬美金,他拒絕接受。他說:「我有兩隻手,一個頭,已夠了。」報紙上說,「父親是個成功的創業者,兒子真正繼承了父親的精神。」

        青年們一切都以自己為出發,承受人生所應有的負擔,享受人生所應有的快樂。青年們的偶像不是叱吒風雲的流血家,而是勤苦自立的創業者。富蘭克林自傳,是每個人奉為圭臬的經典。

        我們試聽他們的歌聲,都是鋼鐵般的聲響的:
人生是一奮鬥的戰場
到處充滿了血滴與火光
不要作一甘受宰割的牛羊
在戰鬥中,要精神煥發,要步伐昂揚
──郎法羅
        我很欽佩在綠色的大地上,金色的陽光中,一個個忙碌得面頰呈現紅色的青年。

        然而,我在湖邊凝想了半天,還是覺得,這個美國青年畫幅裏面仍缺少一些東西。什麼東西,我不太能指出,大概是人文的素養吧。我在此三四個月的觀感,可以說:美國學生很少看報的。送報而不看報,這是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

        「哲學家帝王」,不僅要受苦,還要有一種訓練,使他具有雄偉的抱負與遠大的眼光,可惜這一點,美國教育是忽略了。忽略的程度令人可哀。

        愛因斯坦說:「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這種現象是會窒死一個文化的。

        民主,並不是「一群會投票的驢」;民主確實需要全國國民都有「哲學家帝王」的訓練。在哲學家帝王的訓練中,勤苦自立,堅忍不拔那一部分,美國的教育與社會所賦與青年的,足夠了。而在人文的訓練上卻差得很多。

        晚風襲來,湖水清澈如鏡,青山恬淡如詩,我的思想也逐漸澄明而寧靜。

         天暗下來,星星,一個一個的亮了。

(本文為高中教材)
── 民國四十四年七月二日於紐約州靜湖

※若侵犯著作權請來信告知




在春風裏失去一代散文大師 作家陳之藩病逝

記者孟慶慈、陳怡靜、胡清暉、凌美雪/綜合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昨天表示,作家陳之藩於2月25日下午病逝香港,享壽87歲。校方將擇期舉辦追思會,緬懷一代文學家。
文建會主委龍應台聞訊表示,「陳先生的散文是我們好幾代人的共同人文記憶,可以說,他和朱自清、徐志摩一樣,代代相傳,是我們的『國民作家』。」龍應台認為,文字的力量,是綿長不滅的。「陳之藩就在我們不滅的溫馨記憶裡。」
科技人享譽文壇 影響學子甚深
出生於1925年6月19日的陳之藩,是英國劍橋大學電機哲學博士,曾任教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亦曾在成功大學擔任長達10年的客座教授。陳之藩從事電機工程教學與研究、著有電機工程論文百多篇,身為科技人,但深具人文素養,熱愛寫作並享譽文壇,影響學子甚深,更被譽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之一。
陳之藩膾炙人口的文章非常多,著名的散文集包括《旅美小簡》、《在春風裏》及《劍河倒影》。國家教育研究院指出,陳之藩的文章長期收錄在國中或高中的課本,最為人熟知的是〈謝天〉,從1972年迄今陸續收錄在國立編譯館、民間教科書南一、康軒和翰林版國中國文教材,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尤其是「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讓人朗朗上口。
另外,描寫作者飄零異邦的感觸、懷念祖國的作品〈失根的蘭花〉,從1966年到2002年的部編版國文課本都有。但隨著時代變遷,目前已沒有民間教科書收錄。收錄在部編版本高中課本的〈哲學家皇帝〉,從1971年至1998年。至於南一版高中國文目前則有收錄〈自己的路〉。
成大有系統保存整理陳之藩文稿
台北市景美女中國文老師陳嘉英分析,陳之藩文字平實不花俏,在日常生活事件中思考社會、人生。其成長階段歷經戰亂及逃難,看到生離死別,也強調家、國是一體的,有別於多數現代人的想法,同時,他本身具有五四精神,希望努力學習西方概念,幫助國家進步。
陳之藩受邀到成大擔任客座教授的10年,讓他與成大、台南之間特別有感情,因此寫出多篇與台南有關的作品,收錄在《散步》一書。成大還於2009年發起「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包括找尋、整理文獻資料,訪問師友學生等,有系統地整理陳之藩的文稿,擔任計畫負責人的成大教授湯銘哲與陳之藩是忘年之交,還多次赴香港探望陳之藩,陳之藩得知成大的計畫後雖感動落淚,但仍不改幽默本色、指著自己回問湯銘哲:「是要搶救我嗎?」
後來,成大曾在2010年舉辦陳之藩文物特展、2011年舉辦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當時健康已不理想的陳之藩仍坐輪椅,特地從香港返台出席活動。而成大過去為其保留的電機系研究室及其相關文物,陳之藩當時也已授權全部捐給成大。
與妻童元方忘年戀鶼鰈情深
湯銘哲憶老友,提及陳之藩與妻子童元方相差30歲的忘年戀也讓人印象深刻,湯銘哲曾形容兩人「感情濃郁得像永遠在談戀愛」。湯銘哲第一次見到童元方的印象,更讓他畢生難忘,當時陳之藩和童元方穿戴式樣相同的外套與帽子,「兩位學者,像時下年輕情侶一樣穿著一模一樣的情人裝」。
在「沒有詩人的國家是沒有星光的」訪談中,湯銘哲也提及兩人的戀愛故事,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童元方畢業自台大中文系,16歲時的她讀了陳之藩的〈寂寞的畫廊〉而感動不已。兩人後來在哈佛相遇,經常在查爾斯河岸散步,談詩談文學,心靈非常契合,2002年在拉斯維加斯結婚。陳之藩晚年旅居香港,期間兩度中風,都是童元方無微不至在旁照料。
陳之藩愛寫也愛讀,在搶救陳之藩文物計畫進行時,小姨子童元任負責整理陳之藩在台北的書信和手稿,卻發現姊夫家處處都是書和信紙,她曾笑稱:「該有書的地方有書,不該有書的地方也是書,連衣櫃都有,甚至有兩大盞臨時照明燈,看來就算停電了,姊夫還是要看書寫東西」。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比籃球更重要的7件事-林書豪的生命與啟示*


週四, 16 二月 2012 09:23

比籃球更重要的7件事-林書豪的生命與啟示

林書豪的故事早 已超越了籃球本身。他的故事,述說了許多比籃球更重要的事。

從這位年輕基督徒身上掙扎、困頓、奮鬥、夢想、成功的故事裡,我們或多或少,都看見了一點的自己。


1. 重新思考生命的首要,找回永恆喜樂之源


「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應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華冠,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華冠。」-哥林多前書9:24-25

當林書豪剛進入NBA的時候,表現並不理想。有一天,他讀到聖經這段話,他驚覺,原來,他之前所一路追求的,是「能壞的華冠」:好的表現、好的合約,與身旁人們的期望。他發現,打籃球對他而言,再也不是一件快樂的事。他承認:「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籃球已經超越神,成為我生命中的首要」。

於是,當得失心的壓力排山倒海撲來的時候,他再次回到神面前禱告,他對自己說:「我要重新信靠神!」回歸安息,讓神在他的生命中居首位,也使自己能找回起初單純熱愛打球的喜樂。如他自己所說的:「這些東西只能給你短暫的快樂,卻不能給你永恆的喜樂」。

當他重返球場時,他眼中所見的,再也不是球場上無論發出加油聲或噓聲的上千觀眾,而唯獨是神自己而已。

2. 孝敬父母,接受他們的教導,時時為著家人感恩

「掃羅看見大衛出去迎戰那非利士人,就對軍隊的元帥押尼珥說,押尼珥阿,這少年人是誰的兒子?押尼珥說,王阿,我指著你的性命起誓,我不知道。」-撒母耳記上17:55

看見年幼的大衛勇敢面對非利士巨人歌利亞時,掃羅王不禁脫口問出「這少年人是誰的兒子?」同樣的,看見一個表現優異(或很差)的孩子時,我們也會想,這是誰家的孩子?

林書豪從小生長在一個愛神、敬畏神的家庭中。

林媽媽最常提醒他的是:「要謙卑!要將榮耀歸給神!」林爸爸在教養三個孩子時,要求「教會生活一定擺在第一優先!」當林書豪剛進入NBA時,林爸爸、林媽媽、教會裡的朋友們,以及許多他不認識的基督徒都不斷為他禱告,盼望他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環境中不致迷失自我。

林書豪記住父母的教導、接受父母的信仰,並時時為著家人感恩。家庭教育,與父母所信仰的神,讓他無論面對順境、逆境,都能自信、沉著、富有抗壓力、信靠神、信任隊友、凡事感恩。這也印證了聖經以弗所書裡的話:「要孝敬父母,使你亨通,在世長壽。」(6:2)

3. 在逆境中,永不放棄,相信神有祂的美意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我們也是誇耀,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蒙羞;因為神的愛已經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5:3-5

這段聖經的話陪伴了林書豪度過過去一年多生命最低潮的時期。

這一年,林書豪經歷了落選、換隊、流浪、下放。好不容易稍有轉機,林書豪進入紐約尼克隊,而當尼克隊在FB官網向球迷介紹這位台裔美籍的新面孔時,下面粉絲們的留言簡直不堪入目:

「中國人也打籃球?」「這誰啊?姚明的小表弟?」「他看不到球啦!小傑,睜開眼睛好嗎!」「他就是那位昨晚給我送外賣的!」「他上學期還在舊金山唐人街幫我折衣服哩?」、「餛飩湯一碗外帶!」、「林就是廢物。滾回中國!」、「市場上這麼多控衛,我們竟選這個廢物!」

林書豪沒有放棄,因為放棄不是基督徒的特質。當他被擊倒時,他站起來重新來過。他曾說:「當我想到自己也曾經得罪神,神卻以完全的愛包容我,原諒我,我就釋懷了。」又說:「在我們的波折起伏中,神是信實的!(God is good during our ups and our downs!)」

在最黑暗的日子裡,林書豪選擇轉向神,把自己交在神的手裡,他說:「聖經常說神如何使用困難的環境來教導我們,引導我們更親近祂。」苦難不過讓他更經歷神的同在,對神更有信心。

4. 在順境中,拒絕驕傲,將榮耀歸給神

「知道耶和華施行拯救,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在於耶和華。」-撒母耳記上17:47

林書豪從小的夢想就是打進NBA,當夢想成真時,他說:「我知道神一直都在預備我。我心中很明白這是神現在要我做的,是祂為我命定的」。

因著持守這種堅定的信念,在幾次的贏球後,縱然身旁多了無數的鎂光燈和採訪,林書豪沒有沈溺於球星的光環,掉進驕傲自滿的陷阱。因為他清楚知道是誰一路帶領他直到如今,他也知道「爭戰的勝敗在於耶和華」。

有一次,林書豪的兄弟看見他球技的驚人表現,問他某幾球是怎麼打的,他回答說,他覺得是神在掌管他,連他自己也不清楚怎麼能打的這麼好。「盡其在我,為神拼戰」是林書豪打球的座右銘,無論戰績再輝煌,他贏球結束的第一時間,總會舉起右手,高豎食指,將榮耀歸給神!

「神敵擋狂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6)這句話在林書豪的身上應驗了。

5. 謙虛不貪功,看身旁的人比自己強

「凡事都不私圖好爭,也不貪圖虛榮,只要心思卑微,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3

林書豪將榮耀歸給球隊,不貪功獨享的謙虛特質,體現在球場上不斷傳球,幫隊友創造得分機會,營造團隊士氣,是尼克隊連續贏球,越打越好、越團結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次球賽後的訪問,儘管激動的媒體盡其所能的吹捧他的功績,林書豪總是謙卑回答:「感謝球隊、感謝球迷、感謝神!」

在第4戰打敗洛杉磯湖人隊後,記者讚美他比傳奇球星Kobe Bryant更優秀時,他說:

「我現在就是感謝,感謝我的隊友搶下那麼多進攻籃板…我知道對手很好,我尊重他們、尊重Kobe,我就是盡力去打球,與隊友一起打出自己的比賽。」


在第6戰,他在比賽最後一秒投進致勝關鍵3分球,打敗多倫多暴龍隊後,他說:
「我喜歡壓力,我喜歡比賽的最後一刻,但是同時隊上也有其他人能夠得分的,我很感激最後一球交給我來執行。」

林書豪也謙卑的在網路上表示:「這個球隊真是支無私、努力付出的球隊,我真愛跟他們一起打球!神是如此的的美好!」(This team is so unselfish and has so much heart. Love playing with them! God is good!)他學會了聖經中所描繪基督徒的一個美好特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因為越分享,你只會越富足;越分享,別人只會越愛你。

6. 堅定禱告,相信禱告,用禱告完成自己無法完成的事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4:6

林書豪是個禱告的人,他說:「每次比賽後我就禱告求問神,祂的目的是什麼?為何我現在會在這裡?我確實有跟神一直在角力著,祂使我謙卑下來。過去一年對我而言是很艱難的一年,但也是我花最多時間在神面前的一年,我能見證越是艱難的時候,祂真的是每一步與我同行,帶著我走過想放棄的每一刻。」

從高中起,林書豪一心盼望進籃球菁英雲集的史丹佛大學,甚至為此禱告六個月,但他無法申請到獎學金,球隊也不要他。最後他無可奈何,只好選擇哈佛大學,其實這是他最壞的打算。起初他並不明白,但事後回過頭來看,他知道神聽了他的禱告,祂用另外一種方式完成了他的夢想。神要他學習在迷惑中仍然相信。

為了打進NBA,林書豪做了長時間的準備,他將一切的希望寄託在洛杉磯湖人隊。在得知落選之後,他非常生氣,無法釋懷。但奇妙的,此時同樣是基督徒的達拉斯小牛隊總經理突然打電話給他,對他說:「記得神對你有個完美的計畫,這次的失敗可能只是要挪去小石頭,但神才是掌權的神。」他好不容易恢復信心,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有機會進入勇士隊。然而入選NBA的第一年,卻總是在場外坐長時間的冷板凳。這一切的挫敗,他沒有埋怨、喪志,反而更認真向神禱告,他知道這一次,神要他學習謙卑,知道祂才是掌管萬有的神。

禱告,就是放下自己的力量,讓神介入,讓神帶領。這點,林書豪有深刻的體會。

7. 尊重聖經、熟讀聖經、經歷聖經,以聖經為生命經歷的中心


『因為,出於神的話,没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加福音1:37

林書豪以聖經為他生命經歷的中心,他尊重聖經、熟讀聖經,他也經歷聖經。

當他迷失、無法找到方向時,聖經的一句話提醒了他:「向著標竿竭力追求,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召我向上去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4)讓他重新思考他的人生目標,不再迷惑。最後他說:「那真正最大的獎賞是在天上!我要重新學習將最好的獻給神,盡最大努力為神打球,並把結果交託給祂!」

在希望不斷落空的那一年中,聖經的一句話安慰了他:「在患難中,我們也是誇耀,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蒙羞;因為神的愛已經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5:3-5)讓他能在生命最深低谷的時刻,在羞愧中抓住神的話,在不信中依舊相信。

當他求好心切,看重得失時,聖經的一句話點醒了他:「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華冠,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華冠。」(哥林多前書9:24-25)讓他驚覺,他長久以來所追求的不過是「能壞的華冠」,他需要調整腳步,讓神成為他生命的中心。

聖經對他不是白紙黑字,而是一個又一個,深刻無比的親身經歷,帶領他相信、引導他得勝。

林書豪的故事激動我們,他的積極感染我們,不只因為他和我們同樣擁有東方臉孔,更是因為他的態度、人生觀與信仰。

總有一天他會輸球,但當那一天來臨的時候,贏球,對他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為他已學會了這些比籃球更重要的事。

原文出處:

Facebook 水深之處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luke54.org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豪」有神助 尼克6連勝的幕後功臣 *

「每次比賽後我就禱告求問神,祂的目的是什麼?為何我現在會在這裡?我確實有跟神一直在角力著,祂使我謙卑下來。

過去一年對我而言是很艱難的一年,但也是我花最多時間在神面前的一年,我能見證越是艱難的時候,祂真的是每一步與我同行,帶著我走過想放棄的每一刻。」
-林書豪
..................................................................................

「豪」有神助 尼克6連勝的幕後功臣  
by 王得安

今天(2/15)台北時間上午8點,紐約尼克對上多倫多暴龍一役,事實上賽前我並不十分看好尼克隊。


原因是之前5場比賽中大放異彩的林書豪,已經呈現體力疲軟的情形,而且前面幾場賽事以足以讓暴龍隊洞悉「書豪體系」的弱點;再加上明星球員史陶德邁爾的歸隊,不太可能馬上就有很好的配合,變數會大過於火花。

然而雖然隨著比賽的進行,尼克隊的組織進攻與籃板都不足,「豪邁連線」也未發生效應,比數也一路落後。



直到最後1分05秒,靠著林書豪的球進算加罰追到87比87平手,又靠著最後的0.8秒左右,林書豪投進一記誰都沒想到的致勝三分球,使比數來到90比87,而林書豪也成為比賽勝利的關鍵人物。


真是跌破眾人的眼鏡!
alt

從一個板凳球員到連續5次出場時間超過35分鐘,林書豪的體力下滑是很自然的,但是他沒有輕言放棄;被對手阻斷傳球路線,嚴密的防守使林書豪失誤頻頻,「書豪體系」無法發揮,但他沒有輕言放棄;史陶德邁爾的歸隊令林書豪熟悉的三分射手諾瓦克必須坐板凳,而錢德勒更陷入犯規麻煩幫不上忙,但他依舊沒有輕言放棄,一直戰到最後一刻。

縱觀NBA史上留名的偉大球員,除了本身球技了得,或是有過人的天然優勢之外,通常還有一項重要的因素:心理素質。以麥可喬丹為例,他雖然沒有身高優勢,但是憑著過人的彈性、耐力,能夠施展驚人的動作,除此之外,多次成功執行「最後一擊」令球隊反敗為勝,恐怕才是喬丹最令人尊敬的地方。

而投進「最後一擊」,跟平常的投籃不同之處,在於那種背負球隊勝負的重擔,還有許多賽後評論的壓力。一名偉大的球員,必須勝過那些壓力,並且穩定的、沒有遲疑的在最後1秒之內,改變整場比賽。

而林書豪作到了!

以23歲,進入NBA不到2年的資歷,甚至差點被又被尼克隊裁掉而再度失業,這2周以來林書豪竟然接連著完成這種「不可能的任務」!

他優秀的心理素質,不是來自文化,不是來自教育,也不是來自球隊的訓練,而是來自他對基督的信仰,那在他低潮時鼓舞他的生命能量,也是那在他受人推崇時的謙卑榜樣。

聖經加拉太書2:20說到「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裏所活的生命,是我在神兒子的信裏,與祂聯結所活的,祂是愛我,為我捨了自己。」

林書豪靠著基督的生命扭轉比賽,你也可以靠著基督的生命翻轉你的生活!

by 
王得安



Facebook 水深之處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luke54.org 




豪小子多倫多賽後訪談, 謙恭擁有大將之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PeSOXD15bM&feature=share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深度報導 / 台裔 NBA /'' 哈佛小子 ''主內 林書豪 弟兄 *

林媽媽最常提醒他的便是:「要謙卑!要將榮耀歸給上帝!」
林爸爸在教養三個孩子時;要求''教會生活一定擺在第一優先!

林書豪又獨得38分!最近NBA華裔球星林書豪紅得不得了,
日前獨得38分的精彩畫面在網路流傳,又是灌籃又是妙傳,

他的信主見證在宇宙光雜誌2011年10月號刊出,當時即獲得
眾多迴響,所印成的故事單張十萬份搶索一空,本刊值此
林書豪在尼克隊的精彩成績,特藉FB網頁再次全文刊登。

---- source : 宇宙光雜誌 / 2011年10月號 / 歡迎轉貼 !!! 

....................................................................................................

哈佛小子籃球夢──
NBA首位台裔球員林書豪的故事 --------- 文/柯志淑 

林書豪是誰?2010 年七月二十二日,台美兩地同時颳起一陣「林書豪旋風」。華人能博到的美國職籃版面非常少──除了姚明;而林書豪,更是台灣第一人!原因無他,只因為他是 NBA 史上第一位台裔球員,而且還是自 1954 年以來,第一個打進 NBA 的哈佛高材生。

「我是姚明。」「什麼!」意外又驚喜地接到姚明的電話邀請,林書豪隨即於 2010 年七月二十八日返台,參與 NBA 的活動和「2010 姚明基金會慈善之旅」義演賽,與球迷閃電見面。2011 年八月四日,林書豪再次返台展開一連串活動,舉辦「籃球生命分享會」,與上千位球迷分享自己勇於追求籃球夢想與生命改變的故事。所到之處無不聚集蜂湧而至的媒體與粉絲,儼然成為「移動長城」姚明之後新一代的華人籃球偶像明星。

美國 NBA 幾乎是黑人與白人的世界,林書豪如何克服排擠與艱難登陸金州勇士隊?又靠什麼力量登上 NBA 籃球最高殿堂,一路走過菜鳥年?


籃球迷父親的教育哲學

林書豪一家三兄弟都酷愛打籃球,這和他們的籃球迷父親有極大關係。林爸爸在 1977 年赴美普渡大學攻讀電腦工程博士學位時,支持他辛苦求學的動力之一,竟然是「可以天天看 NBA」!這也成了現今身為半導體工程師的林爸爸當年發奮苦讀的趣事之一。

「書豪的個性從小就比較強,當他不到一歲、連話都還不太會說的時候,如果他想要什麼東西,就會一直比,或者乾脆動手去搶。要是不給他,也不知道他從哪裡學來的,就會不斷用頭去撞牆壁,或是『砰』的一聲摔躺在地上。」林媽媽回憶起兒子小時候,忍不住直搖頭,「剛開始為了怕他傷到自己,只好順著他,結果這招就成了他的小小武器──直到他發現這招沒效!」

原來,林媽媽後來請教醫師,醫師說小孩子很聰明,他從沒見過哪個孩子會不知輕重到把自己弄傷,林媽媽心裡就有了底。一次,林書豪又發脾氣撞牆,林媽媽就「幫」他再用力又撞了一下牆壁──當然是在安全力度之內啦──然後問他:「怎麼樣,會不會痛?」從此之後,聰明的林書豪就再也沒用過這招了。

但也因為從小就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林書豪的個性十分主動而積極,只要目標清楚就勇往直前、毫不畏懼,而──NBA,正是他最夢寐以求的目標!

篤信基督的林爸爸林媽媽在教養三個孩子時,除了教會生活一定擺在第一優先之外,給孩子只有一個原則:「只要把書念好,你愛怎麼打球就怎麼打球;如果成績退步,打球時間就要縮短。」所以林家三兄弟總是儘快把功課做完,甚至,為了多一點打球的時間,他們也盡力爭取好成績。

說到這一點,林爸爸總是得意地到處分享他的教育哲學:「從小培養孩子養成運動習慣很重要,第一,運動可以讓小朋友身體健康;第二,有運動的刺激,小孩吃得多就會長得高;第三,因為想要找時間運動,所以學習課業就會更認真;第四,既要忙著運動又要兼顧課業,當然就沒有時間學壞啦!」

林書豪和哥哥、弟弟一樣,都是從五歲開始打籃球,籃球可說是他們的全家運動。因為實在太喜歡籃球了,所以當林書豪小學一年級、哥哥小學三年級時,他們終於有了第一個教練正式教他們打球,而林書豪對籃球的天分,也深獲每一個教練欣賞,總是成為球隊的靈魂人物。

正因如此,林媽媽最常提醒林書豪的便是:「要謙卑!要將榮耀歸給上帝!」一開始林書豪並不真的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直到在球場上碰到好幾次奇蹟似的獲勝經驗,這才漸漸體會,原來球場上的一切不是單靠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從此以後,林書豪就越來越懂得「歸榮耀給上帝」的意思了。

進不了NCAA的NBA球員

國、高中階段,林書豪主要擔任控球後衛,雖然國三時身高只有 160 公分,但升高三那年卻一下竄高到 188 公分,大學時更擁有 191 公分、91 公斤的絕佳體格,表現因此更加突出。
林書豪的高中教練戴本布洛克(Peter Diepenbrock),至今仍然難忘多場關鍵時刻靠林書豪贏球的重要賽事。例如 2006 年三月北加州分區州冠軍賽,最後三十秒,林書豪決定挑戰對手當家後衛的防守,緊要關頭上籃得分,順利幫助球隊拿下州冠軍。

「他完全知道在場上該做什麼,更不用說他的鬥志與無畏的精神。」林書豪在球場上的領袖氣質與指揮若定的大將之風,不僅令教練讚不絕口,更在州冠軍一戰之後,被加州媒體評為北加州 Division 2 的年度最佳球員。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當林書豪以如此受人矚目的成績自高中畢業,竟然沒有任何一間 NCAA(美國大學運動聯盟)一級聯賽所屬大學願意提供他運動獎學金,倒是向來不提供運動員獎學金的哈佛大學,給了他一旦入學即成為哈佛大學籃球隊正式隊員的保證,於是林書豪便決定自費就讀哈佛,主修經濟,副修社會學。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林書豪這番因緣際會的哈佛行,反而帶領他攀上籃球生涯的另一高峰。

哈佛大學籃球隊並非頂尖,但也因為如此,所以林書豪一進哈佛就備受重用,主打得分後衛。尤其是林書豪大二那年,曾經在杜克大學籃球隊拿下美國籃球教練協會頒發「防守第一球員」的亞麥克(Tommy Amaker),應聘來到哈佛擔任教練,對林書豪更是百般欣賞,把他的籃球天分操練得最為淋漓盡致。

在亞麥克眼中,林書豪是個具備速度、彈跳力、球技、智慧、冷靜等條件,並且充滿活力與耐力,對籃球高度熱愛、全力以赴的優秀球員。讓林媽媽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對話就是,當她問亞麥克,林書豪究竟主打哪個位置時,亞麥克想也不想就回答:「沒有位置。」意思就是傳球、控球、得分、籃板、助攻、抄截……什麼都要做!於是,在亞麥克的調教下,林書豪很快就成為一個全方位球員,帶領哈佛籃球隊馳騁 NCAA。

然而,儘管場上風光,林書豪也曾被迫學習一項很難卻很重要的功課,那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球場上,想盡辦法騷擾敵隊主力球員的情緒是很常見的現象,國、高中生大多嘲笑對方「你好胖」或「你跑得好慢」,大學生卻常常口無遮攔,甚至以種族作為人身攻擊的目標,對他大喊「中國人」(Chinamen)或「餛飩湯」。「剛開始我當然很生氣,後來我想到耶穌教導我們,要愛我們的仇敵──當他們越口不擇言的時候,我越要勒住自己的舌頭──天知道這有多困難!但是,當我想到自己也曾經得罪上帝,上帝卻以完全的愛包容我,原諒我,我就釋懷了。」

林書豪在大四時,帶領哈佛籃球隊取得該校在 NCAA 史上最多場勝利的紀錄,而他個人平均每場貢獻 18.6 分、5.3 個籃板、4.6 次助攻的優異表現,更獲得 ESPN 評為全美最全能的十二名球員之一,也是常春藤聯盟史上第一位同時達成得分 1450 分、搶下 450 個籃板、完成 400 次助攻和 200 次抄截的球員。在哈佛大學至今一百多年的 NCAA 征戰史上,史無前例的同時獲得 NCAA 最高榮譽「約翰‧伍登獎」和「鮑勃‧庫西獎」雙項提名!

精采亮眼的成績,不只吸引《時代雜誌》在 2009 年專訪林書豪,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林書豪以平均超過八十分以上的成績取得經濟與社會雙學位之後,決定捨棄多金的華爾街,投入夢想中的 NBA 選秀會。

NBA史上第一位台裔球員

身為亞裔球員,又出身實力不強的長春藤聯盟,儘管各項數據都極其耀眼,林書豪還是在 2010 年六月二十四日的 NBA 選秀會上落選。「知道自己落榜時,我難過得幾乎都快哭出來了,後來和家人買了一百五十支辣雞翅,狠狠的用吃來發洩情緒。」回想起當時的心情,林書豪也忍不住苦笑起來。

不過,林書豪沒有消沉太久,很快就又振作起來。達拉斯小牛隊(2011 年 NBA 總冠軍)總裁小尼爾森(Donnie Nelson),選秀會尚未結束就來電邀請林書豪參加夏季聯賽。林書豪的實力在夏季聯賽中完全發揮,七月十五日和新任選秀狀元華盛頓巫師隊 John Wall 的捉對廝殺,表現更是一點也不遜色,此役立刻引起媒體與球探注意,一週之內,包括達拉斯小牛隊、洛杉磯湖人隊、金州勇士隊都爭相表達簽約意願。最後,林書豪選擇家鄉球隊勇士隊,並以上帝的數字「7」作為球衣號碼,與球隊簽下兩年合約。

「我非常感謝小尼爾森,因為小牛隊是選秀會後唯一邀請我參加夏季聯盟的球隊。小尼爾森真的很照顧我,而且他相信我,給我表現機會,我對他永遠心存感激。」最終因為考量未來能在 NBA 場上表現的機會、合約內容及離家遠近等因素,禱告後不得已捨小牛而就勇士的林書豪,特地致電小尼爾森表達自己由衷的謝意與歉意,並獲得小尼爾森完全的體諒與祝福。

「『7』是我在夏季聯盟小牛隊的號碼,選擇『7』作為我在勇士隊的球衣號碼,目的就是提醒自己,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林書豪感恩地說。

剛與勇士隊簽完約的時候,林書豪覺得自己彷彿一夕之間站上世界頂端似的,不只媒體爭相採訪,甚至還接到一萬人以上的臉書邀請,想作他的朋友。起初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很酷、很有趣,也很有自信面對 NBA 的挑戰,萬萬沒想到當他展開集訓,卻很快就垮了下來。

集訓營裡,由於林書豪給自己太多壓力,臨場表現不佳。雖然教練不斷鼓勵,他卻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林書豪開始擔心自己會因為表現太差而遭淘汰,更不知道到時候該怎麼向一直支持他的家人、朋友交待。「這應該是我人生中最憂鬱的時候了,籃球對我來說再也不好玩,我不想再參加任何分組賽了……」當晚林書豪徹夜無眠,在日記上寫下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

2011 年一月二十一日,林書豪被勇士隊下放到發展聯盟(Development League),「我真希望自己從來沒有簽過金州勇士隊!」日記裡,林書豪沉重地發出有生以來最絕望而沮喪的哀嚎;殊不知,上帝的手正在他身上雕琢一個最深刻而美麗的記號!

回到起初的愛與單純 
下放到發展聯盟,對林書豪來說是一大挫折,卻也讓他清楚看見自己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

「難道你們不知道,在場上賽跑的人,雖然大家都跑,但得獎的只有一個人嗎?你們都應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可以得獎。凡參加運動比賽的,在一切事上都有節制;他們這樣作,不過要得到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朽的冠冕。」

有一天,林書豪讀到聖經〈哥林多前書〉九章 24~25 節,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一直在為「能壞的冠冕」──好的比賽、好的得分、為球隊爭光、與球隊續約、他人的期望──而努力,「我突然明白,我的壓力之所以那麼大,打籃球對我來說也不再是一件快樂的事,就是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籃球已經超越上帝,成為我生命中的首要。所以,當場邊觀眾為我加油,我就想要有更好的表現,目的是為了讓他們高興;而當我一表現不好,我就不快樂。」

這個覺醒讓林書豪深刻體會,當他忘了最初以榮耀上帝作為上場打球的目的時,NBA 球星所擁有的待遇、名譽、地位,只會以最快的速度消耗他對籃球起初而單純的喜樂,他如夢初醒地對自己說:「我要重新信靠上帝!」而〈腓立比書〉三章 14 節:「向著目標竭力追求,為要得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召我往上去得的獎賞。」更幫助他重新調整方向、校正目標──「那真正最大的獎賞是在天上!我要重新學習將最好的獻給上帝,盡最大努力為上帝打球,並把結果交託給祂!」

心態調整過來,林書豪在 NBA 的每一分每一秒立刻有了全新體會,球場上的表現也越來越進步,即使新人球季實際上場的時間並不多,甚至期間曾經三下三上於發展聯盟與 NBA 之間,林書豪也學會正面看待上帝為他鋪陳的每一步:「發展聯盟讓我有更多上場的機會,這一點確實幫助我越來越快進入狀況。」勇士隊教練史馬特(Keith Smart)也十分肯定林書豪的態度:「除了正規練球之外,Jeremy 還會額外苦練,並且和教練討論比賽錄影帶,任何球員只要有這種積極態度,就會獲得證明自己的機會。」

回顧一年來的 NBA 生涯,跟隊友坐私人飛機全美飛來飛去巡迴比賽,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的確是他所過過最多采多姿的生活,但如果不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這些東西只能給你短暫的快樂,卻不能給你永恆的喜樂。」林書豪語重心長地說。

如今,雖然面臨 NBA 因勞資糾紛而暫時封館,林書豪的心卻十分篤定:「我已經學會如何為上帝而比賽,那就是把分數和紀錄都交給祂,我只要盡全力做好準備,讓自己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可以為祂所用,這就是上帝在這個階段給我的使命!」

自學生時代對教會福音工作就頗多參與的林書豪更早已規劃,當將來球鞋高掛的那一天,盼能全時間投入傳福音的工作──不過,在那一天還沒來到之前,他將盡情擁抱籃球,享受打球樂趣,見證上帝的恩典與榮耀,因為他知道,上帝將陪他逐夢踏實拚戰每一場 NBA 籃球夢!

----- source : 宇宙光雜誌 / 2011年10月號 / 歡迎轉貼 !!!
.........................................................

他,盼望藉著打球,活出神,彰顯神,
並向更多人分享福音;

很感動的是 : 父母教育他,要把神放在第一位;
若和神的關係不對,其他再好的事,也就沒有意義了.....



www.youtube.com
林書豪(Jeremy Lin)是史上第一位打入NBA的台裔球員,也是自1954年以來,第一位打進NBA的哈佛大學畢業生!頂著如此稀奇的光環,林書豪卻很謙卑,因為他知道,是一股神奇的力量一路牽引著他。林書豪在哈佛主修經濟、副修社會學,但他說,若有一天要高掛球鞋,他不會去當華爾街金童,而是要去傳福音、作見證。

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讓癌細胞進入「休眠期」的食物

請大家多吃含有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讓身體內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多多睡覺。

下午參加了一場小型國際研討會,其中有一位目前在美國癌症中心的戴博士
"Is Cancer Curable?"(癌症是否能治癒?)為題,分享了他對癌細胞生長動力學的研究結果。

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就是
metastasis轉移!)。

原生癌並不會讓病人死亡,然而一旦癌細胞轉移,它們在其它組織器官內的興風作浪就讓病人逐漸(或是很快速)的走向死亡。


但是,為什麼有些癌細胞已轉移的病人卻未繼續惡化?

日本曾解剖研究了幾十位無病痛往生的90-103歲老人,

發現他們每一位體內都有不少的癌細胞。但是,為什麼他們的癌細胞沒有造成身體的病痛?


戴博士和幾位癌症研究學者發現,癌在活躍一段時間後會進入「休眠期」,休眠一段時間後又再度活躍,興風作浪。「休眠期」越長,病人能存活的時間就越長,甚至不發生令人害怕的「轉移」。

現在醫學界積極的在研究拖延癌細胞「休眠期」的方法,
包括利用藥物和飲食。

「有效預防細胞癌化」那篇中提到的幾種天然物可藉由控制癌細胞內訊息傳導
(signal transduction)的路徑進入「休眠期」所以我再次請大家多吃含有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讓身體內蠢蠢欲動的癌細胞多多睡覺。

1.
咖哩的重要成份「薑黃」(抗癌成份是......「薑黃素」
2.
辣椒(抗癌成份是「辣椒素」)
3.
(抗癌成份是「薑油/薑黃素」)
4.
綠茶(抗癌成份是「兒茶素」)
5.
大豆(抗癌成份是「異黃酮」)
6.
蕃茄(抗癌成份是「茄紅素」)
7.
葡萄(抗癌成份是「白黎蘆醇」)
8.
大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9.
高麗菜(抗癌成份是indole」)

10.花椰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轉貼自小玲joan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榮神益人~從電焊女工到Google業務總經理~


予你分享~

image002.jpg         
       北一女到台大外文系史丹福MBA畢業...擔任過數家知名外商公司的高階主管,目前是Google台灣、香港區的業務總經理,張成秀這位業界人士眼中的傑出女性,攤開她的履歷表,就像是一幅台灣企業菁英的完美速寫...。


然而頂著卓越成就的光環背後,張成秀卻有一段令人意外的坎坷童年:父親破產自殺,哥哥送進精神病院;很難想像這樣慘綠的成長歲月,居然造就出她開朗正面的處事態度...。


她的故事充滿動人的淚水,而透過她的積極向上,如今淚珠都幻化成一顆顆美麗的珍珠... 
  
      張成秀出生於香港,一歲來台灣,父親是玩具貿易商,還曾當選過工會理事長。小時候的她家境優渥,是個令同學羨慕,擁有各式新奇玩具的小公主。未料一場石油危機的浩劫,讓父親公司周轉不靈,甚至破產入獄,家裡的經濟狀況頓時急轉直下;小公主從雲端掉到了泥沼,開始過起欠債、躲債,被親友瞧不起的悲慘童年 
  
玩具公主變打工妹
 
      「我印象很深刻,那時爸爸被關在龜山監獄,我和媽媽哥哥先坐了很久的公車到火車站,再坐火車到龜山,然後又搭好久的黃包車才到,我和哥哥們那時都很小,一路上睡得亂七八糟,口水流滿地。」 

    出獄後的父親,事業仍然不見起色,就在張成秀11歲那年,父親選擇在美國總統福特造訪大陸,台灣面臨空前危機之際,留下遺書死諫抗議美國的背叛,然後從中華路的商場樓上一躍而下,留給家人許多未解的難題。 
  
       父親驟逝隔天,債主就上門討債。為了經濟,媽媽得去洗碗、掃廁所,一肩扛起養家育兒的重擔,時常忙到半夜還要替人洗衣,洗到手都潰爛發腫。


「那時我們家前面有家雜貨店,每次媽媽要米或是醬油、鹽巴,都會要我去拿,那位老闆看我是小女孩,也知道我們家的狀況,就很好心的讓我賒帳,等到爸爸過世後,別人都來我們家要帳,但唯獨他沒有,他知道我功課還不錯,就讓我成為他兩個低年級小孩的家教,用這個來抵債。」就這樣,小學五年級的張成秀已開始當家教,還立志要進北一女和台大外文系。 
  
      人家考上北一女是放鞭炮慶賀,張成秀卻被第一學期五千元的學費陷入長考,親戚們要她選擇念免費的師專,但她的心中一直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I can do more.。 


「我很感謝當時我 國中的老師,他一直很關心我,考完高中時他特地跑來我家,告訴我媽媽說我可以讀書,就把一個信封交給她,裡面正好是五千元,那是一個國中老師要存好幾個月才能有的錢,他就把它給了我。」 
  
天使在身邊
 
      張成秀一直覺得上帝總會在她身旁安排許多貴人,就像天使一般,無論碰到多艱難的環境和狀況,總會有出路。


「隔了好多年,當我有能力可以把學費還給那位老師的時候,他堅持不收。他也是一位基督徒,並告訴我說:『當年我作在妳的身上,就知道有一天妳一定也會作在別人身上。』」為了順利求學,她還利用暑假期間去電子工廠當女工,大學時代也當家教,申請助學貸款支付學費。
 
      不曉得他們家狀況的人看到張成秀,總會認為她一定是出身名門望族,才有如此優秀的學業成績和優雅談吐。其實父親的自殺,一直是心中最大的陰影,諸多的疑問與不諒解,從此伴隨著她成長,「面對父親」這件事,成為人生中極艱難的課題。父親的死讓大哥沈迷小說、二哥精神出問題,張成秀則選擇努力做個讓人看得起的人。


我有幸在高中的時候認識上帝,一個用完全的愛來愛我們的主所以無論碰到何種困難,都是靠著對上帝的信心,才能走下去。」 
  
       張成秀的母親也是位愛主,並始終以丈夫和孩子為重心的傳統女性。張成秀能一路從頂尖學府到擔任外商公司高階主管,母親熱心且榮神益人的身教,扮演著不可抹滅的重要角色,也造就她從不因理想遙不可及而放棄追求。


我母親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媽媽,即便我家的經濟狀況有多差,她還是每天早晨四點鐘起來幫我們準備早餐,別的家庭可能就是吃個稀飯、麵包什麼,但我媽媽堅持一定要煮三菜一湯,所以我和哥哥們都長得高高大大,我想這就是原因吧!」張成秀特別懷念每天晚上陪媽媽洗衣服的日子,她認為媽媽規律地用洗衣桿拍打衣服的聲音,就像是大自然撫慰她們心靈的樂章,陪伴她們走過無數個夜晚。 
  
不服輸一路打拚
 
      「我母親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總有辦法可以想。」她遺傳到母親樂觀積極的個性,她的同事最喜歡她親切的笑容和正面積極的工作態度。念史丹佛申請實習工作面試時,主考官問她:妳的學經歷看起來一路平順,是什麼動力驅使妳勇往直前?」


原本準備好要談論自己豐功偉業的她,在聽到主考官突如其來的問題後愣住了,接著母親的臉浮現眼前,張成秀忍不住在主考官面前哭了出來,因為她一切的努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讓母親過個好日子。 
  
       和母親有如此親密關係的張成秀,在聽到母親出車禍變成植物人時,毫無考慮立刻就訂了機票,從美國飛回台灣。「當時我移民到美國,很希望媽媽能過來享享福,但她始終放心不下生病的二哥,總是來美國住了一個月就飛回台灣,當我聽到這個消息,真的是好害怕,深怕再也沒有孝順她的機會。」 
  
化妝的祝福 

       當時張成秀媽媽的情況非常危急,有十幾處骨折,昏迷指數是3但她卻不放棄,還跑到北京去找當年醫治主播劉海若的醫生,並辭掉在美國高薪的工作,舉家遷台,全職照顧母親。為了讓母親得到完全的陪伴與照顧,她親自研究看顧病人的方法,甚至由日本引進可以幫助媽媽開口說話的氣切器,每天在媽媽的病床邊和她說話,就像是小女兒撒嬌,一點一滴地協助母親恢復意識。


歷經三年的努力,原本插在母親身上的胃管及尿管一一拔除,最後順利拔掉母親身上所有的插管。 
  
       母親的病除了讓張成秀意外多了很多和母親相處的機會,也解開了和父親心中的結。因為要照顧母親,她和哥哥有很長的時間待在醫院,有一次哥哥向她吐露父親過世時,她從不知道的事。


「原來爸爸要自殺那天早上,還跟大哥一起到公車站,在人生的最後旅程,邀請大兒子共乘一段公車,其實他對家庭是十分不捨的。」這段往事讓張成秀哭成淚人,這才發現自己其實是懂父親的。


我回想起父親當年的創業精神和勇於挑戰的個性,就跟自己一樣,父親當年會選擇走上這條路,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知道自己的肝有問題,可能不久於人世,所以才選擇用這樣的方式結束生命,除了對國家做一點貢獻之外,也希望這樣子能讓我們往後的日子好過一些,能夠申請補助什麼的,爸爸眷顧家人的心,也和現在的我 一樣。」 
  
家,永遠第一位
 
      張成秀事業上的傲人成績,無須贅言,包括拿下微軟「遠東區Windows95最佳上市獎」,或是加入台灣大哥大推出「兒童Fun心預付卡」,不僅造成其他電信業者紛紛跟進,現在台灣有一半以上的市場,仍然來自兒童預付卡……這一切都比不上她對家庭的愛和重視,只要家人有需要,她會毫不留戀自己的舞台,選擇與家人站在一起。 
  
       「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我爸爸好像只有一次牽著我去上學。我爸爸很高,有一百八十公分 ,我那時候是幼稚園吧,我牽著他就像是在吊單槓一樣。後來自己當媽媽,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我的女兒有數不清的記憶,是媽媽牽著她的手,帶著她一塊兒上學。」 
  
        過了一段時間的家庭主婦生活,張成秀選擇Google重返職場舞台,還出了本自傳,但其中不是講她的豐功偉業,而是她原本認為自己最不堪和破碎的過往。

「這些原本都是碎片,是我生命中不可碰觸的禁忌,但藉由這次出書,我把它重新整理拼湊起來,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它能榮神益人。

 Zio ! 
2011/07/17


From : 小玲轉寄之郵件

參看:
商業週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3364&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