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has a dream~神的夢與我的夢~

我的相片
台北市, Taiwan
God has a dream 雅各的夢,揭示神啟示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神渴望在地上得著一個家......。 當我們行走在人生路程的時候,我們突然作了一個夢;在夢中基督自己作到我們裏面...... 這是神的夢,也成為我人生的夢!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孩子,是值得等待的】

沒有誰可以指導誰的人生,重要的是陪伴和分享,

有個懂教育的媽媽(老師)真是幸福,廖玉蕙:站在兒女那邊,傾聽
撒嬌女兒,常常臉貼臉不在意她成績吊車尾「孩子是值得等待的」。

作家廖玉蕙與女兒蔡含文十分親密,雖已出社會,與媽媽的互動猶如孩童般,愛倒進母親懷裡,母女倆臉貼臉地互動熱絡。


時光倒流40年,廖玉蕙跟媽媽的相處,卻是截然不同的畫面。「我從小就立志離開媽媽!」廖玉蕙語出驚人。

廖家住鄉下,「望女成鳳」的廖媽媽卻硬把廖玉蕙轉到台中貴族(台中女中)學校就讀。



廖玉蕙身家背景與同學格格不入,在母親壓力下卻得處處求表現,在校常遭欺負排擠,回家卻得不到媽媽的理解和撫慰。


廖玉蕙說,那一代的父母年紀輕輕就當了父母,不知教養為何物。


當她流淚回家哭訴學校種種不如意,媽媽冰冷的話語給她更大的打擊:「這都是你的錯!」童年陰影讓她決心做個「傾聽的媽媽」,「讓兒女知道,我永遠站在你們那一邊!」

含文從小便不愛看書,小二才診斷出罹患嚴重弱視,矯正後提升到正常水準,但成績始終吊車尾、「衝不破全班倒數第三名的難」。



身為大學教授的廖玉蕙不在意,總告訴女兒「功課不好沒關係,可以做別的事。」


「我從小總想拿第一名,連踢毽子都要爭冠軍,踢到臉色發白都不肯放棄!」


廖媽媽的期許形成廖玉蕙童年最深重的壓力,她雖達成母親期望,卻自覺「壓抑、不快樂」,不希望子女步自己的後塵。

蔡含文因此擁有一個毫無壓力的童年。雖然成績吊車尾,卻幸福快樂地成長,對自己也充滿信心。



廖玉蕙認為,台灣父母喜歡比來比去,但是「父母的面子不應該掛在兒女身上。」一向聽話貼心的蔡含文,卻在十八歲那一年,提起包包隻身投奔遠在洛杉磯的表姐。


蔡含文說,她聯考失利、前途茫茫,鼓起勇氣想到外頭闖闖。廖玉蕙雖然害怕,依然貫徹「永遠站在子女那一邊」的教養原則,含淚送走了女兒。

「每次電話鈴響,我最怕聽到她說『我把xx學』Drop掉了!」廖玉蕙從不把擔心說出口,而是以行動表達支援。一邊上山下海尋找美國教科書中文譯本、一邊用頻繁的電子郵件溫暖女兒的心。



兩年多後,廖玉蕙收到女兒的電話:「我讀不下去了,可以回家嗎?」雖覺可惜,她依然支持:「明天就回來吧!」回到臺北,蔡含文找了一份工作,沒多久便重返校園。

廖玉蕙沒想到,求學路驚險重重的女兒,經歷留學、求職兩大挫折後,人生從此柳暗花明。



蔡含文國小時曾被診斷有「學習障礙」,憑在異鄉、職場鍛練出的外文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大二那年拿到第二名的獎學金,「我和她爸爸聽到消息,兩人坐在沙發上,眼淚啪啦啪啦地流下來。」

廖玉蕙以女兒的經驗告訴天下父母:「孩子是值得等待的。」



廖玉蕙與母親的心結,也在母親晚年打開。廖媽媽過世前一年,她徵得先生的同意,把母親接到家中居住;已為人母的廖玉蕙,重新體會當年媽媽的困境。

「那一年是最幸福的時光!」廖玉蕙說,母親讓她「反思自己的人生」,她從母親身上學到的,都在子女身上結為果實。



某次母親看到含文坐在陽台前,對著夕陽沉思發呆,大笑:「你小時候也是這樣啊!」不同的是,當年母親無法理解廖玉蕙的多愁善感;廖玉蕙則是坐到女兒旁邊、靜靜聽她傾訴。


這三代母女的結,至此形成一個幸福的圓。

別用50歲的成熟笑20歲的天真,陪伴分享不指導沒家規,廖玉蕙有一子一女,採取徹底放任的「無為而治」。



蔡家從不立家規、定規矩,廖玉蕙認為:「規定是因為有人會逾越規矩」;而蔡家兒女「一個是不必操心,一個是操心也沒用;一個是不必管,一個是管了也沒用。」哥哥蔡含識從小成績優秀、獨立有主見,是廖玉蕙口中「不必操心、管了也沒用」的寶貝兒子。

含識小時候考前幾名拿到獎品,問媽媽:「為什麼妹妹倒數前幾名也有獎品?」廖玉蕙回答:「因為妹妹都幫媽媽做家事、接電話啊。」打破「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迷思。

台灣父母喜歡送孩子上各種才藝班,弄得孩子視上才藝班為畏途。



蔡家卻是兒子主動要求,學小提琴、畫畫、毛筆…廖玉蕙戲稱:「常常是我懇求他不要學!」兒子學東學西,卻總是無疾而終,沒一個學出「成績」,廖玉蕙也不在意。

這些「才藝」一直藏到含識長大,才露出豐美的果實。他大學念新聞,畢業後卻進入電子公司做行銷、最後還轉成工程師做設計。



廖玉蕙認為,兒子隨心所欲轉行,源自於成長時期的「什麼都摸」;父母該做的是「不給壓力」,孩子自然會找到興趣與能力。

兒子進電腦公司三、四年,有高薪,突然說他想「思考自己的人生」,沒多久就辭職到南美洲流浪。廖玉蕙很憂慮,但沒出口阻止,還到機場送行。



他在南美流浪了整整一年,某天到巴西看嘉年華會,到了門口買票,突然覺得「夠了,可以回家了。」回台後他重新回到人生正軌,卻得到更多的熱情和勇氣。

「不要用50歲的成熟,笑20歲的天真!」廖玉蕙從母親身上,學到父母應扮演的是「陪伴的角色」,而不是「指導的角色」。



她說,父母擁有比孩子多的人生閱歷,但時代不同,不見得對孩子有多大幫助,「沒有誰可以指導誰的人生,重要的是陪伴和分享!」



教訓、指導,不如「分享、陪伴」

(~中正709乙珩媽媽分享
5/5~


【人生實況】

詩九十10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傳十二8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真產業

我們雖是神所創造的人,卻失去了神作我們的真產業。說得更準確一點,實際上我們不是失去產業,乃是離開產業。浪子的比喻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從前都是離開了父親和父家的浪子。我們既離開了父親和父家,就必然離開了自己的產業。所以,我們需要歸回父親和父家。這是路加十五章浪子的比喻所描述的禧年。(路加福音生命讀經,六五○頁。)

飄泊

今天所有的人,都把神失掉了,就是把產業丟了,並且沒有真實的住處。墮落的人類,沒有真實的住處,他們都是漂泊、流浪、無家可歸的。表面看來他們有高樓大廈,實際上他們裏面卻沒有安息,沒有住處。人之所以是漂泊的,乃是因為人失掉了神。神是人真正的居所,神也是人真正的產業。

我們若不知道我們人生的實況,我們就不知道我們多麼需要禧年。所以在這裏,我們要先從聖經來看我們人生的實況。

玻璃杯


詩歌第七百零一首乃是照著傳道書寫的,描繪出人生的實況。


人生的實況就是一個字—『空』。智慧王所羅門說,日光之下勞碌有何益?一代過去又一代,一過去就不再有人記憶。所以是虛空的虛空。


每個人都像一只玻璃杯,裏面裝滿了許多不該有的東西。如果你要把正當的飲料裝到這杯裏,就必須把杯中原有的東西倒空。


所以我有個感覺,覺得應該把人生的實況說清楚,這樣,人就不至於受迷惑。我可以見證,人生的一切都是虛空,都是事過境遷,如捉影、如捕風,曇花一現就過去了。

摩西經驗談


〔詩篇九十篇十節〕是摩西這位超過八十歲的老人的經驗談,他描寫人生寫得真是透徹。人的一生也許能強壯的活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也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你若活到八十歲而沒有主,那麼,『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如飛而去』這十二個字就是你人生的實況,也是所有人的人生寫實。


…所羅門的話和摩西的話完全相合。摩西說轉眼成空,如飛而去。所羅門就說虛空的虛空,如捉影、如捕風。〔傳一14。〕


人的歷史

人是為神造的,神乃是人的福分。但是人因著犯罪墮落,就失去了神,失去了福分,人的一生就變空了。人不僅墮落失去了神,並且也墮落到捆綁之中。


可以說人類六千年的歷史,就是一個失去神而受捆綁的歷史。人沒有神,所以人掙扎,想要得著享受。人掙扎奮鬥的結果,就落到各種捆綁裏。


人生沒有一件事不是捆綁。甚至連你的骨肉之親,都變作你的捆綁:父母是捆綁,兒女是捆綁,配偶是捆綁,兄弟姊妹也是捆綁。


因此主耶穌纔說,你們愛我,若不過於你們的父母、兒女、兄弟、姊妹、妻子、丈夫,你們就不配作我的門徒。(太十37~38。)這意思是說,你裏面若被別的人事物霸佔了,主就沒有地位了。


按理說,人是神所創造的,他裏面應當完全給神佔有。但這並不是說你不應該顧到兒女、顧到父母,也不是說你不應該顧到兄弟、姊妹、妻子、丈夫。這乃是說,在你的裏面,一切的地位都該給主。…我們人裏面若是滿了主,不屬乎主的東西就進不來。(禧年,二三、四五至四七、五一至五二頁。)

參讀:路加福音生命讀經,第六十六篇;禧年,第四篇。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跟進度,讀書報】

感謝主!和姊妹們跟著《台北市召會週訊》的進度,一年多來,一一讀完基本訂戶最新出的書呢!

《台北市召會週訊》『屬靈書報導讀』──是弟兄們先讀完,然後整理出來的『結晶』;有信息內容、真理要點,生命經歷,還有問題研討;是提綱挈領的精華!

這段,讓我很蒙光照,主,原來最近我缺少生命的長大!


『無論弟兄姊妹是好是壞,我們就是用弟兄的情愛愛他們;這樣的愛是我們裏面生命長大的結果。發怨言或抱怨弟兄姊妹,都證明我們缺少生命的長大......』


『我們所擁有的聖經,是一部滿了寶貴應許的約;聖經中有許多應許,一一應付了我們的難處。每個難處,都不過是要給我們一條路,來享受主的應許。』


因此,我要為我的難處──感謝主!(443頁)

在新約中,有許多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其中一項是:『我的恩典彀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

我們可能因自己的軟弱而失望,其實我們應當喜樂,因為...我們的輭弱,正好讓主的能力顯得完全。』

主那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使我在輭弱中喜樂!!



屬靈書報導讀(90)在生命裏長大並服事主,以建造召會作主的見證〉(共四章)
《李常受文集一九六八年第二冊》書號:傳5168-2A
www.recovery.org.tw
二○一一年國際華語特會信息 講說神的話 (四) (五) :過申言的生活,說十大類神的話,以建造召會青職服事暨各界福音蒙恩交通:各界福音,舍我其誰北部地區書報博覽暨眾召會相調報導:享受並推廣豐富產業三十一會所福音聚會見證分享:耶穌─最知心的朋友十一、二十三、二十六會所真理成全蒙恩交通:召會生活真實的需要屬靈書報導讀(90):在生命裏長大並服事主,以建造召會作主的見證(共四章)


屬靈書報導讀(91)
〈神如何來作人的享受〉(第一~三篇)

『我們裏面把生命的主喫飽、喝足了,自然就流露出主來;自然就會熱心傳福音;自然就會孝順父母。這是神的路,也是基督徒生活真實的意義。』


一棵樹

聖經開頭,神把這棵樹擺在人面前。到聖經末了,神對人的斷定,乃是以這棵樹的福分為指標。

『若有人從這書上豫言的話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啟22:19)

從這節看來,這棵樹乃是宇宙間最大的福分...這越發讓我們看見,這一棵樹在宇宙間的地位。



一道河

從這兩節聖經(啟21:6,啟7:17)來看,生命水的河在宇宙間是非常重大的事,因為這是神給人最大的應許...。


由此可見,聖經從起頭到末了,一再題起這棵奇妙的樹,與這道神聖的河;這一棵樹是指主耶穌,而這一道河乃是指聖靈。

神臨到人,給人經歷,讓人享受,這一切故事,都包括在這一棵樹和這一道河裏。

『神在基督裡作人食糧,基督成為靈供人營養;
這無限之靈給我飽嚐,我就將神全享!』(參詩歌384首)


屬靈書報導讀(91)
〈神如何來作人的享受〉(第一~三篇)
報告事項 ◆ 台灣福音工作全時間訓練呼召聚會,訂於五月十四日(週六)在三會所舉行。上午場聚會為十至十二時,下午場聚會為三至五時,聚會前一小時為導覽參觀。 ◆ 全台眾召會初信成全第十梯次,訂於五月十四(週六)至十五日(主日),在中部相調中心舉行,請眾聖徒為此多有代禱。